每個人都是寧靜革命的場域

2020-11-02 撰文 / 黃淑貞(小兔子書坊)

2019年恰逢是《兒童權利公約》滿30周年,我的書店在這一年中策劃一系列的講座與工作坊,主要目的是讓更多大人理解,兒童權利並非把孩子的權力無限放大,而是讓大人學習以孩子為視角,嘗試戴上兒童權利的眼鏡來思考與理解真實世界,期待能為孩子開拓更多日常思辨的公民教育場域。我想,透過這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才能讓孩子明白,其實所謂的人權不僅僅是在書上的法條,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展現,我們應該要學習參透日常背後的人權議題。

 

臺灣每日不乏聳動、負面的社會新聞,舉凡家庭暴力、學校霸凌、企業罷工、生態破壞、教育現場不對等、性別歧視語言,或是政治抗爭…...只要是越聳動的標題,就越能夠吸引民眾的聚焦。但是,聚焦不代表理解與行動。我甚至可以大膽推論,這些事件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則新聞,人們依然置身事外地留在舒適圈中。

 

然而,這些新聞事件的背後,都是一堂又一堂所謂的公民課,擁有完整的人權討論素材。但是學校教育往往優先追求學科知識,卻忽略了世界裡的日常繽紛,更導致我們的思維脈絡中缺乏人權意識,無法察覺到許多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就隱藏在生活夾縫中。唯有具備人權意識,才能在繽紛與繁盛的社會之中發現那樣的不平等,只要凝神細看,就會發現它仍存在著。

 

 

《學校沒有教的公民課》協助大人讓孩子理解權力的定義,深入淺出地探討權力運作的形式與內容,藉著圖文彼此的倡議與討論,書中介紹許多從古至今的革命先進,在不同場域中進行一場場的寧靜改革運動,為更多人發聲,捍衛不同的人權。除此之外,此書逐一的讓大小讀者看見權力無所不在,小至公園遊樂場與家庭,大到校園與社會,試圖為讀者醞釀出一種感同身受、顫動心弦的閱讀衝擊。「權力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取決於如何被運用」這樣的權力意識,若只以說教方式傳遞給孩子未免過於單薄絮叨,反而應該是需要歷經好長一段日子的揉搓,不斷地重複著閱讀、反思、討論與修正的歷程,意識才能輕輕柔柔,不著痕跡地挹注在彼此的生活之中。

 

 

人權問題其實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裡,在校園,在社會中,也在大人與小孩的對話之中,端視我們對人權意識的理解程度與敏銳度。既然這些公民教育課程很難進到校園裡,那我們就從每個家裡開始吧!第一步就是和孩子共讀討論《學校沒有教的公民課》這本入門工具書,讓我們學著看見日常背後隱藏的許多「為什麼」。或許有些人會像個沒有心魂的小蟲般,選擇停留在舒適圈中,但當孩子選擇如英勇士兵地當面迎戰直撲而來的強勢時,此時孩子的內在就是寧靜革命的場域,意味著孩子也開始學習使用權力了。

more...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