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叫做葉子的北極熊》

2020-12-02 撰文 / 企劃編輯翁佳雯

這是英國創作者──珊卓拉.迪克曼(Sandra Dieckmann)的首部作品,原文書名為《Leaf》與英文單字「leave」為諧音雙關,這兩個單字也貫穿了故事,並傳遞書中重要的訊息。初到森林的北極熊,蒐集了許多不同的葉子,覆蓋在自己的身上,跑到懸崖邊往下跳;這些葉子就像我們進入陌生環境時,為自己武裝的保護色;跑到懸崖邊往下跳試圖飛翔的舉動,也似乎有著離開(leave)的寓意;北極熊用這樣的方式試圖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尋找出口。
 


在書籍製作的過程中,「取書名」是一個既專業又令人絞盡腦汁的關卡,搭配著這樣的故事及寓意,原文書名《Leaf》非常貼近書中想傳遞的寓意;但是,要翻譯為中文書名時,卻給了我們不小的挑戰;若將書名直接翻譯成《葉子》,此中文寓意無法呈現英文書名中的雙關,呈現書中想傳遞更深的寓意,搭配著書封面的圖像,也擔心讀者會對於書名有著疑惑,編輯也與譯者來回多次的討論後,便有了現在的書名,搭配書封的圖像也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
 


對於原始森林的原居住動物來說,突然到來的北極熊就像是外來者;就像原群體當中新加入的成員,原來的成員對新加入者會有什麼反應?新加入的成員,在進入這個團體中會有什麼狀態或遇到什麼情形呢?這個討論點,以孩子的角度可以從班級加入轉學生的情形做思考,也可以延伸至歐洲國家所面臨的──難民接受的社會議題作探討,當然難民議題所牽涉的層面很廣,但是對原來國家的人民而言,就像是原團體當中的成員,面對新成員的情形一樣;難民議題對身在臺灣的我們可能感受度沒有這麼強烈,但是其實臺灣也已經面臨類似這樣的問題一陣子了,就是外配新住民的問題,甚至延伸到新住民下一代的問題,這點值得我們深思或是與孩子一同探討。
 


透過故事,試著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森林裡的動物,你會怎麼做呢?如果你是剛進森林的北極熊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可能會遇到什麼情形呢?北極熊又是什麼原因而來到森林的呢?和孩子一起閱讀《一隻叫做葉子的北極熊》或許孩子會提出超乎想像的想法與回答喔!

more...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