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與留,都是情意

2023-04-11 撰文 / 汪仁雅



憐與留,都是情意(上)

《小蓮與柳樹少年》不同於白希那先前的繪本形式,以橫向的長開本,畫了八十八頁的故事。一翻開就被吸進時光隧道般,帶著老電影、老影集的朦朧純色,一幅小蓮全身的定格畫面,背著柴薪架的蒼白女孩,八字眉、塌的鼻,微闊的嘴,神色平板且淡漠,跟先前的角色設定特意吸睛的做法大異其趣,卻讓我的雞皮疙瘩通通跑出來,讀得很慢好慢,好緊張會看到什麼樣的故事(鐵粉的症頭)。


平鋪直敘的口吻,沒有太多情緒化的文字,必須細細的去深究圖像裡還傳遞出什麼訊息?這是讀圖的重要練習,在文字與圖像間穿梭搜尋,自己動手去挖掘隱藏的線索。


閱讀的過程裡腦海裡不停嗶嗶嗶的響,記憶裡好多故事高舉雙手:這是老太太是壞繼母吧,老是要求一些做不到的事!是不是有點賣火柴小女孩的故事元素?穿過地道會是一片桃花源吧?柳樹少年跟小蓮長得一模一樣吧?柳樹少年是樹神或花神吧?柳也是「留」,柳樹常是寄託情感,卻也有與朋友道別的愁傷之情,更是單薄無依的形貌,這樣的選角是否也暗示著不幸?柳葉隨手就化成嚴冬看不到的生菜和杜鵑花,這樣的法術也是民間故事裡再熟悉不過的橋段,解救了種種不合理的刁難,最特別的是肉、氣息與血之花的返生之術,讓我想起那吒的托蓮重生。讀到這裡,對我來說,一個故事可以連帶勾起好多個情節和角色,完全是專屬於我個人的閱讀經驗,或許你會想到的完全可能跟我不同,這是第一次,在閱讀的路徑上,在每個岔路、每一道招牌,每一道風景,都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構築出獨一無二的民間傳統故事地圖。


這次我用疑惑分享我的閱讀體會,依舊把故事的結局留給你們,我得先承認,在故事的轉折處,忍不住掉了眼淚,那漫天灰燼燒掉了希望與夢想,也燒掉了純純的善美,有好幾幅圖畫都讓我駐足良久,好美好美,情緒漫溢。


談完了部分故事,接下來我想聊聊白希那不同的創作階段、角色設定與風格轉變,明天繼續。

繪本推薦|小蓮與柳樹少年,維京國際。

 


憐與留,都是情意(中)

上一篇聊到讀《小蓮與柳樹少年》的過程,有好多故事堆疊湧出,為什麼會這樣呢?籠統說來,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都有個特色,就是口耳相傳,故事經過不同說書人微調修改,雜揉出許多不同版本細節,因此格外迷人。白希那的《小蓮與柳樹少年》也是民間故事改編,故事本身細膩且完整,意蘊悠長。但是仔細讀,會發現她大刀闊斧的裁剪文字,把故事披掛的種種外衣,比方說善惡、後母的惡毒、成見、各種會讓你對號入座的「條件」都減到最低,像我這樣多思的讀者可能會想起類似情節,卻也都不是《小蓮與柳樹少年》,既熟悉又新鮮,絲毫不減損故事的美好。


因為減法,極簡的文字才能創造出最豐沛的故事空間,剝掉故事外層不必要的條件設定與偏見,真摯動人的情感成了故事核心,柳樹少年的真誠溫暖,極其單純日常,準備一頓熱呼呼的餐食,幫助小蓮克服老太太惡意的要求,避免她被苛待,柳樹少年的真心,同時將人性的高貴昇華到極致。故事分成兩個部分,一條線是隨著時間流動的生活,是情節推展,另一方面是理想,是精神展現,是創作者的價值觀。《小蓮與柳樹少年》與過去的作品大相徑庭,也許就是「視角的轉移」,從對生活的凝視,拉開拉遠拉大,沒有太多細節,卻多了蒼茫的「空間感」,大量的簡約與留白,反而打破時空文化的差異界線,不再只是韓國的民間故事,提升到精神層面的共感共情,人類共有的同理和憐憫。


白希那擅長提煉出人性的善,她筆下的故事總會給我一種真心值得託付、值得信賴的勇氣,這本書更深刻更大器,難怪讀的時候忍不住顫慄。


《小蓮與柳樹少年》的重要轉折在於她走進一個幽深不見五指的地洞,推開一扇石門,隆冬枯景立時轉為群花盛放的春意,蝴蝶、牡丹花、松柏、纍纍的桃子、山水⋯⋯。等等,我剛剛好像在哪裡看過類似的場景,突兀的出現在書裡啊!翻回去找到線索,推翻第一次讀整個故事的想法,或許,這是一場夢,因為生活過於孤苦,因為種種磨難需要逃避,需要精神上的出走,她走進了(略)裡,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何小蓮與柳樹少年模樣相同,對看的時候像是在照鏡子,一半是生活的苦難,另一半是美好希望,在那裡,小蓮有了企盼與安慰,神奇法術為她帶來活下去的勇氣,穿越並走出生活的困境,但夢境終究會醒,煙消雲散,嚮往終究會要正視現實的殘酷,好在,故事最後劃下淒美的句點,雨後依然會天晴。


故事有一百個詮釋方法,這或許是我自己的羅曼蒂克,同時是對小蓮最深切的祝願。


寫著寫著,已經超過三千字還沒句點,衹好分成三篇,明天談的是創作的分期與特色,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個系列。

 


憐與留,都是情意(下)

說完對故事的一些想法,接下來想聊聊白希那創作的轉變。去年在小兔子書坊舉辦過繪本大師讀書會:「很困惑也沒關係,這就是白希那的魅力!」很仔細地讀過作品,然後做了一些角色與亮點的賞析。爬梳一位創作者出版的作品,常常會驚訝於立體鮮明的創作風格、獨特的人生觀,創作者的內在思維、價值觀、對兒童文學的看法也會毫無保留的展現在故事裡。除了圖文,角色的選擇與塑造更是門大學問。不管是寫是畫,是縫製或捏塑,角色本身鮮明展現出創作者的風格與特長,從白雲麵包裡的紙貓、長壽湯婆婆到魔法糖果的弟弟、奇怪的仙女媽媽,描繪人物的時候,盡可能將角色的獨特與標誌性展現出來,以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白希那的作品不少,角色設定與風格轉變也相當鮮明。將至今出版的作品粗略分成三個類型,創作前期的圖文搭配得恰到好處,以《白雲麵包》和《月亮雪酪》為例,輕巧的故事情節配上剪紙、手做紙盒的空間打造,以童心童趣為創作旨趣,還多了一份純真的羅曼蒂克的氛圍。


接下來以《長壽湯仙女》為分水嶺,從童話走向生活,著眼於刻畫角色的形貌與內心感受,在角色的塑造上花更多力氣吸引讀者注意,不得不承認,不論你覺得婆婆是美是醜,喜歡不喜歡,看過就很難忘記。然後是《魔法糖果》,生活的場景,再平凡不過的人們,卻透過鏡頭的遠近高底,表現內心的曲折與獨白,堅強與脆弱,孤單與獨立,無奈與接受,魔法雖然神奇,但也無法通達人心的曲折,至今仍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第三個類型進入民間故事與傳說的改編,代表作品就是《紅豆粥婆婆》跟《小蓮與柳樹少年》,場景風格都有很大的轉變。從《奇怪的媽媽》跟《奇怪的客人》開始,其實已經悄悄在現代生活裡加入了民間故事的角色或元素,到了《紅豆粥婆婆》,嘗試改編韓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對自身民俗文化的深化與推展,是非常重要的創作標誌。


《紅豆粥婆婆》跟《小蓮與柳樹少年》承繼白希那獨有的實物攝影風格,手作的角色配上真實的自然場景,黏土偶轉為羊毛氈,在外層貼上棉紙,多了層疊、皺褶、厚實質地與飄逸動感,讓角色更靈動多變,羊毛氈與紙藝的巧妙組合超驚艷。此外,水墨畫的筆觸與線條,增添復古的時代感,每個細節都恰到好處,讓人移不開眼線。另外一個特徵是先前談過的「空間感」變化,場景從近到遠,由小到大,從小小的紙盒,到澡堂,到天地蒼茫的雪景,風吹起髮絲,翻飛的衣裙,彷彿角色都活了起來,隆冬的蕭瑟與孤寂,在紙頁上看得見也聽得見。


謝謝白希那,如此用心傳遞「疲憊生活中,總有魔法拯救」的力量,相信萬事萬物皆有靈,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獨特解釋,能撫慰不安的心,不管是大人或孩子的世界,魔法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彌補現實中難以達成的願望。


白希那以很穩定的節奏出版,一年一本,新作品《小蓮與柳樹少年》等了三年,期待疫情過去,年年都能看到她不斷挑戰與創新,實是讀者之福。


繪本推薦|紅豆粥婆婆,維京國際。

more...
推薦書籍

紅豆粥婆婆

紅利1 79253

魔法糖果(缺貨)

紅利1 79253

白雲麵包(二版)

紅利1 79237

長壽湯仙女

紅利1 7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