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詩人畢生承諾

2020-12-10 撰文 / 施佩君

要引領小讀者認識詩人佛洛斯特和其詩作實非易事,但這部繪本做到了。故事藉由詩人長女萊絲莉的口吻,傳達她從父親身上得到的心靈滋養和生命智慧,而這些禮物正是詩人賜予世人的無價珍寶。佛洛斯特以田園為本,農事為題,以話家常的語調和讓人會心的隱喻,道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詩人對大自然的愛不只是口舌筆墨,更是舉鐮割草,揮汗耕作的真實生活。他和妻兒共享田園之愛,以簡單質樸為衣,以寧靜遼遠為歌,以四季生命力為心靈的無盡資糧。


詩人引領孩子觀察、感受並捕捉當下美感,更鼓勵孩子用文字表達美的感動。表達和創造正是讓愛和喜悅得以流動的力量;一如詩人名言:「詩,始於喜悅,終於智慧。」長女萊絲莉從小在家自學,遊戲性的啟發讓她得以四歲閱讀,五歲寫作;而家人晚間的共讀時光,更是令人生羨的典範。

 

 

詩人的心靈是自由的,不受傳統制式束縛。他沒有採納知識成就取向的教育觀,而著重心靈感動和真誠溝通。他以寫詩為志業,正是這份自由的勇氣,哪怕必須穿越重重難關,接受孤獨、質疑、經濟壓力等挑戰。「林中有兩條岔路,而我──踏上了人跡稀少的那一條。」佛洛斯特堅持夢想,只因他始終聆聽內心最深邃的召喚,遵循內心最初始的喜悅。


書中我們同樣感受到佛洛斯特對妻兒的愛,而這份愛的表達就在於心與心的坦然相會。分享感受是詩人一家最重要的日糧。詩作〈修牆〉即是詩人質疑築造心靈藩籬的必要性。人際間的設防是必然?或只是一個未經審視的信念?佛洛斯特並非退隱田園,美化自己的世界觀。他對人間的觀察,一如飽受風霜的悟者,中肯而嚴峻。詩作〈火與冰〉中,他以這兩個意象,隱喻世界若非終結於慾望之火,就是終結於仇恨之冰。詩人幼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身心苦痛一生尾隨。然而,一如詩作〈赤楊〉表達的:雖然滌盡塵緣的天堂是心靈最嚮往的居所,但世間才是我們落實愛的地方。而所有愛的功課,一如手抓赤楊樹枝來回上下搖盪的男孩,終會馴服、除卻所有樹枝的頑強僵硬,讓心靈得以因順服而柔軟,因耐心而強韌。「我和世界有過一場情人般的爭吵。」這是詩人的墓誌銘。再怎麼吵,終究是愛;是心靈的向光性,只求回到愛。

 


佛洛斯特說,我可以用三個字總結一生所學,那就是「生命繼續。」(Life goes on.) 這份讓生命繼續的勇氣就在詩作〈雪夜林畔小駐〉裡。冬雪、暗林、無邊的寂靜,詩人多想就此讓身心安歇長眠。但他說,於我安眠(象徵死亡)之前,我仍有諾言尚待實現。那是詩人對愛許下的承諾,也是每個世人心靈深處的承諾。而我們感恩詩人於暗林小駐之後,始終決定牽起小馬,繼續上路;活著,愛著,分享著,於永恆的微笑中對我們耳語邀請:“You come too.”「我不會去太久的,歡迎你同行。」

more...
推薦書籍

一本沒有故事的書

紅利1 79253

我是湯匙(二版)

紅利1 79221

白雪公主和七十七個小矮人

紅利1 7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