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一步一步的愛—《先左腳,再右腳》

2021-08-19 撰文 / 施佩君

算一算,《先左腳,再右腳》已經出版四十年,圖畫中人物的髮型、衣服、裝扮也從流行變成復古了。這本書有兩個版本,初版以較多的藍色基底搭配橘粉色的細節,風格較強烈;2005年調整過的色彩則明亮溫暖許多。然而,簡單平實的文字、樸素的繪畫語言仍是湯米‧狄波拉的堅持,他讓我們看見,好的故事不需要花俏的形式就能動人;好的故事也不會被時間淘汱,反而經過時間發酵出迷人的芬芳。

湯米.狄波拉在充滿愛的大家庭中長大,家族間緊密的連結帶給湯米許多精采又溫馨的回憶,成為他自傳性繪本最大的靈感來源。《先左腳,再右腳》也是取材自湯米童年時與爺爺的真實互動經驗,1981年出版至今,小男孩巴比和祖父巴柏真摰的情誼感動無數人。湯米‧狄波拉是真的懂「家人」與「親情」的作家,他知道這份情感不能浮泛的以血脈定義,也不是基於責任與倫常,親情和所有親密情感一樣,都是在相處中產生。親情是什麼?就讓巴比和巴柏來告訴我們。

「巴比要到三歲才懂得正式的稱呼,所以我要他叫我巴柏就好。」爺爺對每個人說。從後續故事來看,巴比也一直以名字稱呼爺爺。這是在傳統文化中所不允許的僭越,卻大大改變了親情中一直被強調的上下尊卑運作型態。誠然,巴柏是爺爺,巴比是孫子,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他們的情感卻不是建立在這層關係上。巴柏更想做的是巴比最要好的朋友,這是他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的,從他為孫子取的名字可以看出—讓巴比(Bobby)的心裡有巴柏(Bob)。

巴柏教巴比走路,是他們的共同記憶。先左腳,再右腳,一步一步踏出彼此的信任與依靠,也讓「你教我走路」變成一個故事,在日後反覆的說著,反覆的確認著彼此堅固的情感連結,直至巴柏生病,角色互換,這份默契讓他們可以一直走下去。

巴柏和巴比最喜歡做的事,是玩積木。狄波拉仔仔細細的寫著,積木很舊了,放在小縫衣間的架子上,總共有30塊,兩面畫上英文字母,兩面寫數字,兩面是動物或其他東西的圖案......這歷歷在目的積木彷彿記錄著巴柏與巴比共同完成的事。圖書中,巴柏單腳跪在巴比面前,眼神平視,表示對巴比的尊重與友善,也再次強調了兩人跨世代的友情甚過於祖孫關係。他們「把積木一塊、一塊,很慢、很慢的堆起來」,有時候堆一半,有時候堆很高。但巴柏從不把高塔完成,他會把寫著B字母的大象積木留到最後,打個噴嚏讓高塔倒下,讓巴比哈哈大笑。B字母、大象打噴嚏是祖孫之間的神祕語言,緊密連結彼此;而堆積木則是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遊戲,如兩人之間的情誼。

玩積木不只是為後段留下伏筆,這個看起來平常的活動,也完全解釋了巴柏與巴比的深厚情感由何而來─付出時間、放下身段,耐心的、不厭其煩的重覆同樣的遊戲,並且樂在其中,這是孩子最需要的陪伴。巴柏懂且願意做,對巴比而言勝過一切,也使他在巴柏復健的過程中毫不猶豫的予以同樣的付出。

巴柏中風後,巴比的反應是如此坦率;從發現爺爺不在、期盼著爺爺回家,到判若兩人的爺爺不記得自己時的害怕,都是孩子的真實反應。儘管如此,他仍經常在巴柏身邊晃悠,讓巴柏慢慢想起了他最要好的朋友。巴柏發出難聽的聲音嚇跑巴比,到巴比發現巴柏認得他的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狄波拉曾說,大人往往以為孩子很脆弱,像花一樣,其實三到七歲的孩子有一種自然生成的勇氣,是值得培養和鼓勵的。正是這種勇氣讓巴比嚇跑後又站回巴柏面前,發現他能貶眼表達,也是這種勇氣讓他在大人都表明放棄的時候,拿出積木,用屬於祖孫倆的儀式符號召喚希望。

老與病是親情的考驗,對巴比而言,卻是如此自然而然。而長大成人的狄波拉以文圖重現這一段往事,儘管沒有寫入一個「愛」字,仍洋溢著愛與溫暖,這是親情的作用。

 

《先左腳,再右腳》是家人的故事,也是在家庭結構、家庭關係均已改變的現代讓我們對「親情」深層思考的故事。家人、家庭不會自然產生愛,親情是一份用學步心態,用堆積木的專注與耐心,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小心翼翼凝聚出來的情感,你同意嗎?

more...
推薦書籍

先左腳,再右腳(新版)

紅利1 79221

菊花娃娃

紅利0 79221

我當哥哥了!

紅利1 79221

樓上外婆和樓下外婆

紅利1 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