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成長打一場勝仗

2021-10-19 撰文 / 柯倩華


文學讓我們練習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 ...瞭解別人經歷的感受,...為人生做準備。 — 凱瑟琳.派特森 (Katherine Paterson)

《一百件洋裝》於 1944 年在美國出版,不僅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肯定, 也廣受小學教師和學生的喜愛,至今一直名列各種票選或專業推薦的閱讀書單。這 本小說篇幅不長,原版英文僅七千多字,中文版也只有約一百頁,卻鋪展出一個劇 力萬鈞、扣人心弦的故事,並通過時空的考驗而散發永恆的意義。有書評稱其為「沒 有一個年輕孩子讀過以後會忘記的一本書。」

 

故事裡的主要角色,是因為家境貧窮和姓名奇特(移民後裔)而被同學們嘲笑 作弄的小女孩汪妲,以及因為同儕壓力參與霸凌行為而飽受良心折磨的小女孩瑪 蒂。兩個主角的處境、經驗和心情,對於現代的臺灣社會、對於許許多多的臺灣小 孩而言,都很熟悉並切身相關。文學書寫人性,好的兒童文學小說引導讀者認識他 人、理解自己:並以高明的寫作手法觸動讀者的感受,啟發讀者對於世事表相和習 以為常的生活產生更深刻的思考。作者運用了象徵、隱喻、伏筆、對比、鋪排等文 學技法,使主要發生在六天之內的情節充滿懸疑和張力,細膩的完成一場關乎成長 的道德辯證與試鍊。

 

以故事第一章為例。第一段看似輕描淡寫的開場, 精準的指出角色的處境與關係:沒人注意到汪妲缺席, 表示她完全不受重視、注意,甚至可說毫無存在感。 至於佩琪和瑪蒂帶頭做的「整個事件」是什麼則暫時 留白,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不過讀者可從脈絡裡約 略猜測那不是什麼好事,可能跟汪妲的缺席有關。這 樣的寫作方式使故事好看有趣,也激發讀者的想像與思考。接下來三段文字表面上是描寫汪妲在班上的座位和表現,其實敏捷生動的塑造了角色的特質並開 始鋪陳她的問題與困境,以及導致「整個事件」的 背景原因。汪妲的座位顯示她在這個班上沒有適當 的歸屬,而且她不發出自己的聲音也不笑,而她 腳下的泥土暗示了家庭的貧窮以及往返學校的艱 辛。關於最後一點,到第七章時作者巧妙而尖銳的揭露一個事實 : 我們時常自以為知道關於 別人的事,其實我們知道的可能只是一個名詞(例如貧窮、單親)或抽象的概念, 並沒有真的用心好好去想那些事情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以及別人實際的經歷和感 受。在出現這樣的反省之前,汪妲對於同學們尤其是佩琪和瑪蒂而言,只不過是一 個用來「開開玩笑」的對象。這種前後呼應的安排促使讀者不斷自己思索和發現前 後文之間的關連,又如作者沒有直接交待時間背景,讓讀者讀到第三章和第六章時 自行推算,原來霸凌事件從秋高氣爽、陽光燦爛的九月底、十月初開始,一直進行到故事開場的十一月。這一章結束時,全班背誦的「蓋茲堡演說」,不僅描繪了課 堂場景,其實也是對於故事涵意的核心主題做了深刻的宣告。

 

「蓋茲堡演說」是美國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林肯於 1863 年 11 月在蓋茲堡 國家公墓揭幕式上,紀念在戰役中陣亡軍人所發表的著名演說。這篇演說以美國建 國的獨立戰爭為開頭,「87 年前,我們的先輩在這片大陸上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 這個國家孕育於自由的信念中,相信每個人生而平等。如今我們進行了這場偉大的 內戰,正是測試這個國家,一個懷抱著這樣理想而誕生的國家是否能永遠存在。...」

 

作者以美國為了自由平等的理想而經歷的兩次戰爭, 比喻主角瑪蒂在面對個人道德抉擇時經歷良心的審 判,是一場追求正義的內在戰役。我們時常教導 小孩要有好品格,我們希望他們成為正直善良的好人,但我們似乎很少去跟小孩討論,達到這些 目標可能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或至少可能面對什麼挑戰或困難。因此許多小孩在沒有預備的情況 下只覺得不知所措、求告無門,就像瑪蒂。她起 初困擾、接著害怕自己被連累、然後有很深的無力感,不斷徘徊在對錯之間直到事實揭曉...她承認犯錯,又陷入自責、愧疚、懊悔和悲傷裡。這段過程是故事的焦點,因為一個小孩這樣的 掙扎和努力值得認真關注和思索,因為這是毛毛蟲轉變為蝴蝶的關鍵。如同第一章最後出現「蓋茲堡演說」最後一段,「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要讓國家在上帝的庇佑下獲得自由新生,並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存於世。」這個結論肯 定了瑪蒂的奮鬥是有意義的,她的堅持和最後的覺醒宣告「她今後絕對不再當個袖 手旁觀、默不作聲的人。...即使這代表著必須犧牲...。」表示她沒有白白受苦。她對自己的認知和期許是不受制於同儕壓力而去做正確的事情,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長。她經過考驗,有了飛翔的自由和力量。

 

小孩都需要朋友,無論汪妲或瑪蒂甚至佩琪,都有人際關係的問題。同儕是外在的環境,但同儕壓力是內心的枷鎖,需要從自己的內在去處理或解決。但單靠自己並不容易,需要「在上帝的庇佑下獲得自由新生」。作者很清楚現實的艱難,因此將故事的結局安排在聖誕節。這個基督教節日的核心意義是「愛與和好」,耶穌誕生是值得慶祝的喜訊,是因為他帶來十字架的救恩,救恩的內涵包含了贖罪與饒恕,如此真實的和好才能帶來平安。汪妲最後的舉動在聖誕節的光照下別具深意。許多小讀者對於汪妲的善良和寬恕感到驚訝與讚嘆,也由衷慶幸瑪蒂因此能擦乾懊悔的眼淚。希望這樣深刻的體會,能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成為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成長是需要奮戰的。好的文學小說是陪伴也是鼓勵,將苦難化為祝福。但願小孩都能勇敢為自己的成長打一場勝仗。

more...
推薦書籍

一本沒有故事的書

紅利1 79253

出發吧!勇敢的特急列車卡爾

紅利1 79237

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

紅利1 79253

我是湯匙(二版)

紅利1 7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