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畫傳達內心的聲音──觀賞《蘇丹的犀角》裡的圖畫

2022-04-08 撰文 / 宋珮

《蘇丹的犀角》是用繪本形式,為世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作的小傳。製作團隊 沒有選擇訊息量更多的文字書形式,也沒有選擇以文字為主,輔以照片或插圖的圖文書格式,而是 採取文圖合作的共創文本,以超過一般繪本的篇幅,述說蘇丹的故事,因此畫家的目標必定是補充 作家未竟之言,貼近故事的軸心,用圖像創造更豐富的含意。

以色調暗喻不同生命階段

蘇丹的一生跨越了四十多年(1973 年- 2018 年),故事由書名頁開始說起,文字和圖畫共 用了 44 頁的篇幅,鋪展幾十年間的變化,其中 40 頁是滿版的跨頁圖。依據文字敘述,蘇丹的一 生可分為三個階段:從出生到三歲(在非洲)、從三歲到三十六歲(在捷克的野生動物園),以及 三十六歲之後的晚年生活(在非洲肯亞的自然保護區)。畫家用不同色系的畫面區分這三階段,分 別是橙紅色的童年(佔 10 頁,橙紅色調既表達母親的愛,也暗示母親被射殺後流的血)、藍色調的 青壯年(佔 20 頁,用冷色調表現捷克的寒冷天氣,也表達蘇丹失去自由的憂傷)、黃綠色調的晚年 (佔 10 頁,是非洲大草原的顏色),而最後一個跨頁又回到橙紅色調,呈現彩霞映照的非洲大地。

畫家選擇三種偏暖或偏冷的色調,區分蘇丹的居住地和心情的變化,視覺效果非常明確,所佔 的頁數也呼應著時間的長度。不過,為了統一畫面的色調,畫家不免犧牲了季節的鮮明變化,尤其是蘇丹待的最長的捷克動物園。又或許為了強調蘇丹的孤獨和清冷的氣氛,野生動物園裡除了蘇丹和兩隻長頸鹿,沒有畫其他動物,遊客也顯得稀少,在簡化的場景裡,畫家選擇把焦點放在蘇丹身上。

 

含意豐富的對比畫面

繪本畫家往往運用單幅畫面、並置或前後對比的畫面,以及連續畫面,靈活的鋪陳故事。《蘇 丹的犀角》裡的對比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畫家透過前後對照,表達時間的推移、故事的轉折和情緒的起落。其中最突出的設計,是年輕和年老的蘇丹分別出現在封面和書腰上,封面上蘇丹的犀角完 整,書腰上的犀角截斷了,背景分別在捷克和非洲,一邊是白天,一邊是夜晚,天空的白點既是雪花, 也代表星星。作者在文字中表明,犀角對犀牛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不過蘇丹的犀角卻一再經歷波

折,而牠至終沒能保住自己的犀角。因此,當書腰上斷角的老蘇丹被接上了年輕時完整的角,便成了一種視覺上的隱喻,意味著畫家透過圖畫,試圖彌補蘇丹所失去的,這是藝術上的補償。

 

對比畫面也出現在蘇丹剛到捷克動物園時,前後兩個 跨頁畫著一模一樣的室內場景,前一幅的陽光透過柵欄射進來,小蘇丹縮在牆角,下一幅的柵欄打開了,陽光打在 飼養員的背上和站起來的小蘇丹身上,同樣的構圖、同樣 使用黃藍兩色,卻暗示兩種心情,小蘇丹的心彷彿隨著柵欄打開了。

另一個例子是蘇丹離開捷克、回到非洲的兩個畫面,前一幅是下著雪的動物園,蘇丹走進了貨 櫃,下一幅是陽光亮麗的非洲,蘇丹從貨櫃裡走出來,牠終於回到了家鄉。以上兩組對比畫面也是 連續的畫面,巧妙的帶出了故事的轉折。

有些對比畫面並不連續,之間隔著其它頁面,其中一組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前面是小蘇丹靠 在死去的母親身邊,後面是老蘇丹在草原上散步,背景都出現太陽和橙紅色的天空,前面的太陽是 鮮紅的,晚霞如血、如火;後面的太陽是亮白的,氣氛安靜閒適,彷彿是老蘇丹在另一個世界的黎 明醒來,悠遊在牠夢想的王國裡,這也是藝術上的補償。

 

人所扮演的角色

人在蘇丹的一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殺了蘇丹母親的獵人、在直升機上向小蘇丹射麻醉 槍的人,還有照顧牠三十多年的飼養員阿言、拼命維護牠安全的持槍守衛,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 然而,畫中的人物若不是只見剪影和背影,就是看不出臉部特徵,即使是長期陪伴蘇丹的阿言,面貌也並不清晰。相比之下,畫家極為細心的描繪了一幅又一幅不同年紀的蘇丹畫像,牠清楚的形貌 和眼神,幫助讀者靠近牠,傾聽牠內心的聲音。

童書編輯 Ursula Nordstrom 曾說:「圖畫的意象不僅要和文字聯繫在一起,還要和故事的本質 聯繫在一起。」《蘇丹的犀角》裡的圖畫不僅伴隨著文字的感性筆調,帶領讀者走進蘇丹的生活, 陪伴牠度過一生,更透過一組組互相呼應的畫面,讓讀者由蘇丹的角度,反思人類在動物身上、在大自然之間的作為,以及應該扮演的角色。

宋珮(圖像藝術研究者)

more...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