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月經的故事・生命的起源》──收容性教育焦慮的起點

2022-11-04 撰文 / 黃淑貞老師

讀《月經的故事・生命的起源》──收容性教育焦慮的起點



一直以為多元開放的現代社會裡,大人較會敞開心胸與孩子討論性別教育(註)的知識與想法。然而,這幾年經常有機會與家長、老師導讀兒童文學作品,發現凡涉及性教育、月經教育與身體認知時,大人立刻「聞性色變」。


過往保守的社會氛圍,驅使性教育包裹著詭譎神祕的意象,使我們難以啟齒。大人容易顯現憂心忡忡、焦慮不安的心情,更可覺察到內心隱藏的觀點:「視性為叢林猛獸,可恥又危險之事。」這樣的恐懼源自於陌生,畢竟多數大人可能從未學習正確的性知識。此外,媒體仍會以隱諱情色的角度描繪「性」,助長了對於性的誤解,導致我們想顛覆過往和孩子討論性時,最後總是像戰場落敗的將領,沮喪失落,垂頭喪氣。


其實,當我們有機會回顧自己成長的歷程,便會發現「性」其實是生活裡的日常,例如認識自己的身體界線、如何上廁所與洗澡,這些都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原來,性教育成功的關鍵除了選擇「剛剛好」的素材之外,還需要大人開放自在的態度。


《月經的故事‧生命的起源》就是「剛剛好」的知識型繪本。圖像鮮明活潑,貼近孩子的想像,並且自孩子的日常與好奇提問開展,淺顯易懂的對話稀釋了尷尬與不自在,同時也讓大人塵封已久的壓抑與困惑,就在書中母親的坦率態度中隨機竄出,心中有所湧動,也許我們對於性是可以侃侃而談的。書中母親臉上那一抹微笑暖陽,溫柔堅定的口吻,像一根根的金線,把嚴肅的性知識縫綴成一個令人舒坦的生命起源故事。


倘若只是一味的將性、性器官或是月經隱藏起來,像是「下面」、「隱私處」或是「那個來」、「大姨媽」,只是增添性的神祕與隱晦罷了。書中一開始就說出「月經」二字,看似簡單的用詞,卻是正確性教育的第一步,代表著大人自在從容的態度。其次,母親及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暗示著「好奇」是家庭性知識的討論起點。相信一定有家長心中會有疑問:「孩子多大時可以開始討論性呢?」其實就是當孩子好奇就是最佳的時機點。面對孩子直球對決的提問,大人的態度是形塑孩子性價值觀與態度的關鍵要素。書中母親以堅定坦然的態度,引導兒子正確的月經知識與重要性,完全破除所謂「同性間比較容易談性」的偏見,讓家庭得以建立平等與信賴的對話文化。


最後,此書明白點出性教育的核心就是理解主體權,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尊重界線是需要從小藉由一點一滴的灌輸,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也是自我主體性的力量展現。因此,書中不斷重複吟唱著彼此尊重的主題旋律,仍期待讀者能夠包容性別差異與多元生命樣貌的自主選擇,在尊重與理解間擺盪出每個生命的可貴。


隱晦神祕的性教育觀念如同一綑時代久遠的舊書,早已需要整理,稍不留意將成為開展未來多元觀點的絆腳石。而《月經的故事‧生命的起源》收容了許多大人的教養焦慮,嘗試以誠懇與健康的態度示範如何與孩子自然對話,理解月經是健康長大的里程碑。倘若每個家庭能夠談論性與月經就會像討論天氣與感冒的自然愉悅,將會是台灣性別教育的轉捩點,那就讓我們一起從《月經的故事》實踐吧!


註:性別教育──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規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性別教育觀念,學習看見差異、認識多元、以實踐尊重。 

more...
推薦書籍

誰的小褲褲

紅利0 79205

當你長大的時候

紅利1 79253

小蝌-Tad

紅利1 79237

【ready & play】迎接第二個寶貝!

紅利1 7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