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的時序解讀,從《請幫我撿球》體現成人與孩子們的「個體時差」

2024-06-17 撰文 / 陳家盈
《請幫我撿球》是臺灣兒童繪本中少見的題材:沒有隱藏在故事中的教條、沒有隱喻在圖像中的規則、沒有明確的訂下中心德目,更沒有「非如此不可的框架」。這本是純粹的「故事」、純粹的「繪本」,可以輕鬆讓人會心一笑、有點幽默、有點無俚頭,並且使用大家都知道的《龜兔賽跑》作為一個原型,但談論的既不是偷懶、也不是比賽,就只有一顆球、一隻兔子、一隻烏龜與一些路人,組合成了一個充滿哲思的故事。

圖像與文字之間充滿了律動感,讓大家很輕易的能夠透過這本繪本,體驗到「閱讀本身的樂趣」;而更深的層次,則是不用多言的,利用圖像的脈絡,去觸碰到那充斥在我們日常中,我們看的見又看不見、既真實又虛構的「時間」感知題材。這讓筆者讀著讀著,除了哈哈大笑之外,更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的精妙及原創的精采和費心。

左右翻頁的文本,搭配上故事,讓視覺有上下切割的畫面,即構成了包含了上、下、左、右的基礎「空間」感;一顆奮力彈跳的紅球,抓取了讀者的視線之外,在視覺中又得以與綠色的烏龜做為對比和連結;而整個簡單的小故事當中所遇到的每個動物(亦延伸為每種人),遇見兔子的訴求後,所表現出的反應也很值得觀察與細細品味;然而,當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立後,這樣意境與意識被建構出來後,串聯起整體、在其中流動的「時間」,即不言而喻,成為了一個鮮明的存在變因,一種關於時序上的「錯誤控制(error control」油然而生。

義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發現了隱藏的回饋機制得以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去修正行為,然而文本提供了一種「時序」上的回饋變因,讓孩子透過閱讀的回饋,意識到「時間的存在」。我們從繪本中烏龜爺爺的視角去看,會看見他彷彿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用自己時間軸去影響了整個故事的脈絡;但也可以從兔子的視角去看,看兔子本身的焦慮與懶(這裡也是巧妙的帶入了一種時序上的矛盾狀態),因此讓孩子可以有很多的角度去思考每個人的時間感知,進而去思考到自己的時間觀。然而,時間乍看之下是線性的,但每個人所經歷的事情與反應都不同,因此會衍伸出有其獨特的時間感知,而這點,筆者個人將其稱之為「個體時差」。

請幫我撿球》裡尊重所有人的時間感知,留下最終的伏筆、開放式結局,遺落的帽子又是另一條時間軸的開關,又會是另一個可能的開始,也會是孩子們能夠反覆一看再看的「個體時差」:看第一次可能很快、第二次很慢、第三次能夠自己加上發現和思考的脈絡去營造新故事,可能又更慢了!好好享受這本繪本的精采,企盼大人孩子都能夠在其中體現彼此的「個體時差」,將充滿哲學思考的種子播下。誠摯推薦。
more...
推薦書籍

請幫我撿球

紅利1 79300

愛看名畫的小貓路易

紅利1 79277

喜歡露營的小貓路易

紅利1 7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