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聖誕老人竟沒有歡度過聖誕節?
歐玲瀞/兒童文學研究者、電臺主持人
關於聖誕節的故事,無論是宗教性的紀念耶穌降生,或是以聖尼古拉主教助人為原型的聖誕老人故事,其內容從經典到改編可說是數以萬計。如何走出原本的故事框架,站在更高的視野進行構思,幾乎考驗著作家們的智慧。麥克‧巴奈特不僅是位多產作家,也屢獲圖畫書獎項殊榮。這次他跳脫了聖誕老人如何鑽進煙囪的想像,帶著讀者聚焦於聖誕老人如何歡度自己的「第一個聖誕節」。
故事由一隻路過大白熊的提問開始:「就這樣?」、「聖誕老人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嗎?」、「但──這是聖誕節啊。」是呀!每個耶誕節的早晨,聖誕老人先睡覺補眠,小精靈表示,今天還多睡了半小時。在此不難發現,精靈們已經太習慣聖誕老人經年累月的作息流程,如同人類的慣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日復一日的習慣變成了自然。聖誕老人作息如此,精靈們的認知也離不開這個框架。謝謝這個外來又多事的大白熊,讓原本如常的「就這樣」,在大白熊的口中卻有如暮鼓晨鐘般,讓精靈們覺察到,或許聖誕老人從來沒有機會享受聖誕節的樂趣。於是,大家決定為聖誕老人舉辦一場慶祝活動,因而有了這個充滿聖誕元素的溫馨故事。
麥克‧巴奈特簡約精鍊的文字,透過角色間的互動對話,按部就班的呈現聖誕老人如何由起初的詫異,到放下工作將自己完全融入節日的歡慶中(從尋找聖誕樹的橋段,就顯現聖誕老人已經樂在其中的主體意識)。文字的配置給繪者許多空間,讓圖像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多的去講述故事,如:由作者獻詞那一頁,就可以看到大白熊對聖誕老人的關注。席尼‧史密斯運用渾厚扎實的筆觸、迷人的色彩與對光影精湛的駕馭力,創造出溫暖豐厚的畫面。例如:清晨陽光照在聖誕老人甦醒的臉龐和濃密的鬍子上,那種經過補眠後的舒適感;還有精靈們帶著聖誕老人度過這一天的歡樂──戶外彩色燈泡由暗變亮的驚喜、室內溫暖爐火旁的故事相伴、燭光下香味四溢的餐桌與舉杯歡慶的約定……繪者的畫面也給讀者留下情感的空間,彷彿我們參與其中,似乎這也曾經是你我的聖誕記憶。
書中有個小彩蛋,不知大家是否有發現?精靈們送給聖誕老人的禮物,讓他不僅滿足的雙手捧著,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神情。如果讀者仔細觀察畫面,這個禮物在故事開頭就出現了!請在聖誕老人的住家門前找找看(還有屋內出現許多畫作上的魚等不同小線索)。聖誕老人經年累月的按著孩子的期待製作玩具作為聖誕禮物,這一切也讓精靈們看在眼裡,所以當他們預備禮物時,應該也會考慮到聖誕老人的喜好吧? 生命間的交流是非常奇妙的循環,每個出於善意的付出,常常在不自覺之中就回饋到自己身上。嗯!所以我們也該隔空舉杯回應聖誕老人:「是!我們應該每年都這麼做。」
【推薦資訊】
Sylvie/晨熹社繪本書店主理人
宋珮/圖像藝術研究者
柯倩華/兒童文學評論家
海狗房東/繪本《發光的樹》作者
歐玲瀞/兒童文學研究者、電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