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自我覺察、行為界線與親子理解的溫柔對話

2025-07-24 撰文 / 葉嘉青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小習慣,比如愛挖鼻孔時,身為 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與引導?是立即糾正?還是輕輕帶過?又或者,能有一種更 溫柔、更貼近孩子心靈的方式,陪他們走過這段探索與學習的過程?《好想挖鼻孔》 不僅充滿童趣與幽默,更蘊含深刻的情感與教育意涵。它細膩描繪了孩子面對慾望、 自我控制與成長之間的拉扯,也為親子提供了一場溫馨而有效的對話契機。
故事主角小寶,有一個「藏不住」的小習慣──總是忍不住想挖鼻孔。這樣的行 為,在成人眼中或許不禮貌,甚至令人煩惱,但對孩子來說,卻可能只是身體發出的 微妙訊號,是探索世界、認識自我的一部分。作家邊寶拉巧妙的運用重複性與節奏感 十足的語言,例如 :「摳摳」、「挖挖」,搭配誇張逗趣的圖像,真實又溫柔的描繪 出孩子偷挖、被責備、懊悔,以及掙扎忍耐的心理歷程,讓孩子們彷彿看見了自己心 中那場無聲的拉鋸戰。

這本書很令人讚賞的地方是,不以說教的口吻命令孩子改變行為,而是透過輕鬆 詼諧的故事引導孩子理解。在故事的尾聲,媽媽用溫柔的擁抱,傳遞了愛與理解的力 量。這樣的親子互動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為了豐富閱讀體驗,親子可以進行幾個簡 單而有趣的共讀活動:

1. 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模仿小寶在故事中的語氣與動作,來一場「鼻子 癢癢劇」。這能讓孩子透過模仿了解自己的行為,也能在輕鬆歡笑中,認識到挖鼻孔 這件事在他人眼中可能帶來的觀感與影響。

2. 進行一個「我的小習慣」繪畫活動。邀請孩子畫出自己生活中的一個小習慣, 無論是咬指甲、轉筆,還是揉眼睛。父母可以藉機和孩子一起聊聊,這些習慣是從什 麼時候開始的?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能讓孩子練習自我觀察。

3. 挑戰「鼻子超人任務」。為孩子示範擤鼻子與清潔鼻子的衛生習慣。當孩子完 成任務後,可以獲得「鼻子超人」的貼紙或獎狀,讓孩子在成就感中內化好習慣。

4. 透過對話,引導孩子回顧故事情節。例如:「小寶為什麼會挖鼻孔?」、「如 果你是他,會怎麼做?」並搭配繪畫,請孩子畫出故事中最有趣的一幕,或自己曾經 經歷過的相似情境。這些互動,能讓孩子在創作與表達中更深入的思考與連結。
《好想挖鼻孔》是關於自我覺察、行為界線與 親子理解的溫柔對話。透過閱讀與親子共玩,可以 幫助孩子建立生活習慣,陪伴孩子學會愛與尊重自 己,也學習如何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保持體貼 與禮貌。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顧問總監
more...
推薦書籍

好想挖鼻孔

紅利2 79284

我和爸爸的家事大冒險

紅利2 79277

【東方出版社】米飯一級棒(二版)

紅利1 79237

今天刷牙了沒?

紅利1 79277

不用擔心我

紅利1 7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