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圖畫書的文字是書信體,寫信的人,就是故事的主角,給她小學二年級的導師寫了一封信,表達謝意。信裡敘述她曾經是個好動、不愛讀書的小女孩,但經過老師耐心的陪伴,還有她那創意十足的教學方式,引發了學習的興趣,克服了閱讀障礙,這個經歷讓小女孩找到自己的方向──成為一位小學老師,而信就是在她開始教書生涯的前一天所寫的。
作家黛博拉.霍金森用幽默輕快的語氣,呈現出小女孩活潑、好奇、愛冒險的個性,把這個角色刻劃的活靈活現,作家透過一個接著一個的事件,把主角回憶中的學校生活生動的描寫出來,一年間發生的事件前後呼應,由一條隱藏的時間軸串聯在一起,讓讀者彷彿也身歷其境,和小女孩一起經歷那奇妙的一年,也感受到她成長的喜悅。雖然文字中描述的老師總是不乏耐心和同理心,令人欽佩,但這位老師也有被小女孩觸怒的時候,作家藉多面向的描述讓老師的角色更立體,更具真實感。
畫家南西.卡本特的黑色線條有輕重、粗細、乾濕之分,技巧嫻熟的勾勒出每個角色的輪廓、動作、表情、姿態、頭髮、穿著,借此表達出角色的個性、不同時刻的情緒和態度,這是簡約又生動的漫畫風格。畫家的用色暢快淋漓,畫中的小女孩和老師是主角,衣服顏色比較鮮豔,在人群中被凸顯出來。故事一開始,小女孩垂著頭,穿黃色雨衣,揹紅書包上學,路上其他的孩子都沒有帶雨具,表示雨已經停了,因此小女孩是故意穿著雨衣、雨鞋去踩水,表達她心裡的不情願,黃色和紅色正如她鮮明的個性,這個畫面配合作家的文字共同塑造小女孩獨特的身影。
此外,畫家又用大筆刷過的整片色彩來代替背景和地面,塗繪的手法形成一種流動、擴散的效果,呼應著故事裡生氣勃勃的氛圍。有些色塊不受限於黑色輪廓線,很自然的把人物和場景結合在一起,畫面的焦點因此更集中,另一些地方,例如陰雨的小鎮、陰暗的地下室,則是運用近似水墨渲染的手法表現出來。畫家還利用大面的留白使畫面明淨清爽,讀者也可以更輕鬆的閱讀文字。留白除了有暗示空間延伸的功能外,也被用來代表天空、水面、手電筒的光,還有臉上被光照亮的區域。
這是一本讓成人和兒童都有豐富感受的圖畫書,兒童可以理解小女孩的心理和情緒變化,而成人也能從中找到童年時期的種種感受,更重要的是,回想成長過程,我們大概都至少有一位用同理心對待我們的人,可能是老師,可能是長輩或朋友,讓我們一生受益,也許我們也該寫一封信,獻上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