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自己的聲音

2021-10-19 撰文 / 施佩君



找一個角落閉目聆聽,世界的聲音,

還有自己的聲音......

 

鈴!鈴!鈴!咕嚕咕嚕咕嚕咕嚕, 滋!滋!滋!— 叮! 轟嗡嗡嗡嗡嗡嗡— 唏唏!

光是讀著《找尋自己的聲音》裡的狀聲文字就覺得可愛又有趣,和這本書的主角, 哈洛德,給我們的第一印象相同。哈洛德是一隻聰明的鸚鵡,住在市中心的公寓裡,他 可以模仿出公寓裡的各種聲音:鬧鐘聲、水壺煮沸聲、果汁機運轉聲、手機震動聲...... 還有他最愛的各種水的聲音,當然也會模仿人的打招呼聲「哈囉!」

《找尋自己的聲音》是一本非常適合讀出聲的繪本,如果再加上動作模仿,一定 會讓小讀者聽得興味盎然,笑得合不攏嘴。故事情節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我們看 到哈洛德模仿公寓裡聽到的聲音,活靈活現的表情動作,像個卡通人物般,讓人充滿 好感。這些充斥在我們生活四周的習以為常的聲音,透過哈洛德的模仿也真的「美妙」 了起來。繪本的開場很像許多動畫電影裡會出現的歌舞環節:傳神的狀聲文字自帶音樂節奏,而畫中哈洛德的動作說是舞蹈也不為過,營造出一種輕快愉悅的 氛圍,同時意指著哈洛德和條紋衣女孩生活的公寓是一個安全區、舒適圈, 那麼哈洛德為什麼想飛出去呢?

 

寇特妮.迪克馬斯的解釋非常巧妙,她用異時同圖法畫了八隻哈洛德在一根樹枝 上,用不同的表情、姿勢說「哈囉」,每一組「哈囉」還用不同的字體區分,表示公 寓內日復一日重覆的聲音已讓他疲厭,感到空虛,瞧!最後一隻哈洛德甚至是攤手倒 掛,一臉生無可戀;這也讓下一個跨頁凝視窗外的背影顯得更加心事重重,值得同情。 於是當哈洛德逮到機會離開時,讀者的心和他一樣雀躍。故事的第二段,哈洛德踏上 他的英雄旅程,追尋「不一樣的聲音」,他認知的世界變大變廣了,他不再模仿,而 是專注聆聽;大聲的、小聲的、開心的、悲傷的各種聲音。然後,他有了一個大發現: 「世界上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聲音」,那麼哈洛德也有自己的聲音嗎?

 

很多讀者會被這個問題問倒,我們都知道鸚鵡是聲音的模仿高手,鸚鵡會學人說 話、鸚鵡會學樂器演奏聲、鸚鵡會學嬰兒哭泣......但鸚鵡原來的叫聲是什麼樣呢?當 然,在故事中「自己的聲音」有更深層的含義,指對自我的認識、認同與實現,當哈 洛德想著「我一定也有自己的聲音,一定在身體裡的某個地方」時,其實正探索著三 個生命大哉問:「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成為這樣的我?」

 

哈洛德伸長脖子、張大嘴巴吼出一聲「嘓!」如使出洪荒之力, 聲嘶力竭的模樣還頗有擠壓玩具「尖叫雞」的惡搞趣味。哈洛 德聽到自己的聲音第一個反應是「什麼聲音?怎麼這麼難聽!」— 據說很多人聽 到自己錄音的聲音時也會有類似的反應,而 錄下來的聲音正是他人聽到的真實聲音呢。

 

故事來到第三階段:美妙的事發生了,一群鸚鵡飛了過來,他們為哈洛德美妙的 聲音喝采。寇特妮.迪克馬斯用繪本告訴我們,自我概念的形成不是「我行我素」; 心理學家 Cooley 的「鏡中自我」理論,就主張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個人對自己的 概念是基於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和知覺所產生,因此,個體對自我的看法有相當部分是 受到他人的影響。有了這群新朋友的肯定,哈洛德接受了自己的聲音。

 

從「什麼聲音?怎麼這麼難聽!」轉變到「讓哈洛德最開心的— 是他自己的聲 音」,看似簡單背後卻有難以言說的心路轉折,試著和孩子討論,有時他拋出來的想 法會撞擊出新的閱讀角度;聽聽這個小學五年級孩子的解讀:「哈洛德之前模仿的聲 音是他在人類世界用的外語;而『嘓』是鸚鵡的母語,他跟同類在一起說母語,所以 很開心。」是不是也有道理呢?

 

《找尋自己的聲音》的繽紛感讓人印象深刻,不只表現在色彩、人物造型上,還 有加上想像力後的文圖所發出的聲音,在紙面上喧騰,讓人不由自主的開心,也不由 自主的想找一個角落閉目聆聽,世界的聲音,自己的聲音。

more...
推薦書籍

麵包店小六搭火車

紅利1 79237

當你長大的時候

紅利1 79253

蘇菲亞的一句話

紅利0 7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