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寧靜革命的場域
2019年恰逢是《兒童權利公約》滿30周年,我的書店在這一年中策劃一系列的講座與工作坊,主要目的是讓更多大人理解,兒童權利並非把孩子的權力無限放大,而是讓大人學習以孩子為視角,嘗試戴上兒童權利的眼鏡來思考與理解真實世界,期待能為孩子開拓更多日常思辨的公民教育場域。我想,透過這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才能讓孩子明白,其實所謂的人權不僅僅是在書上的法條,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展現,我們應該要學習參透日常背後的人權議題。
小孩、大人一起動動腦,什麼是權力?
如果你是小孩,仔細想想自己遇到什麼情形會說出「不公平」這句話呢?如果你是大人,仔細想想自己如何回應孩子對於「不公平」事件的看法?
這個世界不會只有一個葛莉塔
兩三年前,她也只是一名平凡的女孩,但2018年8月開始,她每週五獨自到瑞典國會前舉著「為氣候罷課」的標語抗議,要求政府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葛莉塔並非心血來潮,幾年前她學習到地球暖化的議題後,花了非常多時間思考,最終決定自己的行動策略。當年底,她的罷課行動已經帶動其他國家學生仿效,也引起歐洲各國注意。
女力Power,讓女人成為想成為的人
你喜歡自己嗎?你最希望自己長成什麼模樣?小時候的我不太符合父母與老師期待,爸爸擔心我「太聰明」,老師在學期評分上寫「反應快、能言善道,不一定是好事」,當時我不懂,這些形容詞都是好的,為什麼在我身上卻是缺點?但哥哥與同班男同學,卻常被鼓勵盡量多表現自己。
新學期的新希望——快樂做自己
哇,轉眼就快開學了。不管你是新生舊生,準備迎接學校生活的同時,有沒有為翻開新學期的一頁做好心理準備呢?其實啊,成長的過程中最不容易的目標之一莫過於快樂做自己。我們總是欣羨他人擁有的種種,有許多時候也會非常盼望能融入群體、被大家喜愛。要等到慢慢長大,我們才會發現:安心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幸福。
走進《充滿情感的生命樂章》
鋼琴究竟是怎麼發明的?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又經過多少研究與改良?鎮日沉浸在美妙的鋼琴樂聲裡,思緒隨著琴聲翩翩起舞的我們,恐怕很少思索這個問題呀。陪著孩子一同閱讀《充滿情感的生命樂章》時,我們不但一塊兒走進書裡,踏進三百多年前的義大利,耳畔彷彿也聽見克里斯多佛里這位孜孜矻矻的調音師與樂器製造師每天努力工作時,空氣中流盪的音符呢!
愛是一場如夢的旅程
都說我們是當媽媽後,才開始學著怎麼當媽媽的。愛與生命的盼望啊,從小小的種子萌芽,慢慢被培養長大,需要好多時間開花結果,需要細心灌溉,也需要一顆柔軟的心,體會生命旅程的春夏秋冬。
讓書本拉著你的手飛起來《一本沒有故事的書》
孩子是怎樣愛上閱讀的呢?許許多多希望孩子多看書的成人都很想知道答案。翻開《一本沒有故事的書》,你會看見:其實答案無他,當孩子自然而然的被書裡的內容吸引,書就為她/他開啟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宇宙,小小愛書人也就此誕生了。
理解兒童的心──黛西・赫斯特作品
黛西‧赫斯特的創作是從兒童心理出發。我們都知道一部作品的萌芽有各式各樣的開始,有的創作者是由一個角色獨特的造型出發,有的栩栩如生的寫下回憶裡的場景……赫斯特呢?她記敘孩子們在面對成長各種挑戰的過程中,心上起伏的感受,有些幽微的感覺孩子們沒有直接說出來,但是他們一直學習用自己的方式應對。
仔細體察心靈的天空《你的心就像天空》
我常常覺得人的心情就像天氣一樣轉瞬變幻,我們可能前一刻開心,下一刻卻突然陷入憂愁或憤怒的風暴,而且無法脫身。心中常浮現這種感覺的我,讀著《你的心就像天空》更是很有共鳴。作者用天空的意象,捕捉傳達每個人心裡忽聚忽散的念頭與情緒風景,用具象的事物來形容抽象的感受……
在孩子的小動作裡,看見成長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