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裡,毫無保留的愛,是最美的風景《小石頭的歌》
故事一開始就埋下伏筆,因為懸思牽引著好奇,想知道這個兇巴巴又不耐煩的猴子爺爺到底要去哪裡?透過一連串的舉動,隱隱約約勾勒出故事線。海狗房東的文字向來節制幽淡,詩意多采,有時是夏日裡的爽涼,有時是冬日暖陽,字裡行間還多了一種獨特的孩子口吻,純真而多情。文字不單是有聲語言的象徵物,要擔負起故事的推進,更是構建圖像視覺的重要角色。特別喜歡故事裡說的:「有時平靜,有時又充滿力量,猴子爺爺閉上眼睛聽,音符一波波流進他的耳朵裡」,猴子爺爺聽見了海的聲音、樹的狂舞,嚐道蜂蜜的香甜,還感受到心愛的人手心傳來的溫度,而我也是。
居家裝飾閱讀兩相宜!讀《愛麗絲夢遊仙境》
我曾經拿著我收集的不同版本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給小朋友看,小朋友一口回絕說:「這些不是愛麗絲!」「為什麼呢?」「因為愛麗絲就是要穿藍裙子,金色頭髮!」聽了不禁讓人苦笑。其實最早的初稿是作者卡洛爾本人所繪,這37幅鋼筆畫並未上色,但可以看得出來愛麗絲是深色頭髮。現今大家很熟悉的插畫是由政治諷刺漫畫家坦尼爾所畫,一開始愛麗絲穿的是紅色洋裝,後來在1889 年推出的《愛麗絲幼兒版》(The Nursery Alice),又變成黃色洋裝。
重見與再現經典
自1865年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見證下,其經典地位與文學價值依舊無可撼動,故事與插畫依舊耐人尋味。一百多年了,這部作品不但積累豐厚的學術研討成果,同時不斷地再版、再現、再創與新譯,更別提雨後春筍般的圖畫書版本,以及屬於這部作品自身的文化產業鏈。
經典兒童文學《愛麗絲夢遊仙境》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已逾一百五十年的經典兒童文學,藉由愛麗絲的視野,逐一探索這個奇幻仙境,卻也赫然發現成人世界的荒謬與恐懼。故事中的奇幻夢境、撲克牌國王,吃不完的下午茶饗宴,千奇百怪的動物們,逐一地映照出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現實戰場。
掉進兔子洞的奇幻旅程
1865年出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經歷150多年童話歷史演變,至今仍是奇幻文學的經典代表之作。在它甫出版時,突破了道德說教的刻板印象,為兒童文學中的想像世界勾勒出嶄新篇章。而作者最初的手稿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幾經蘇富比高價拍賣,最終由美國收藏家手中回到英國政府,目前保存於大英圖書館。一如故事本身,《愛麗絲夢遊仙境》創作背後的插曲與傳說,同樣充滿神秘色彩。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別人可以管我們?
沒有人來管我們不是很好嗎?晚上想看漫畫到幾點都可以、可以去任何地方大聲唱歌或騎腳踏車、拿到多少壓歲錢都可以拿去買玩具、賺了多少錢都不用交稅給政府、說了政府不喜歡的話也不會被抓起來。(我們國家現在不會這麼做,但以前會。有些國家到現在還會。)
當瘟疫來臨時,權力如何展現與拉扯?
新冠肺炎引起人們對罹病與喪生的恐慌。此時,人民為了保命,會應許政府擁有在平日不可能被接受的極大權力。於是,有的國家下令全面「封城」,完全控制人民的行動,並中斷與這個城市的所有交通,包括陸海空的運作。同時,有的切斷與疫情嚴重國家的往來,但是,有的國家卻堅持維持。政府在決定是否要切斷往來時的考量是什麼?是針對人民健康與生命危急威脅的考量?經濟?還是政治因素下的妥協?
在《小石頭的歌》裡療癒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要讀《小石頭的歌》。對於沉浸悲傷的人而言,安慰的話、加油打氣的話,有時候一點忙也幫不上,反而像故事中那群吱吱啾啾的鳥兒,讓人想學猴子爺爺大喊:「安靜!安靜!你們沒別的歌(話)可以唱(說)了嗎?」悲傷像一段艱苦的路程,不能視若無睹,也無法飛過、跳過,總是得一步一步慢慢走過。
每個人都是寧靜革命的場域
2019年恰逢是《兒童權利公約》滿30周年,我的書店在這一年中策劃一系列的講座與工作坊,主要目的是讓更多大人理解,兒童權利並非把孩子的權力無限放大,而是讓大人學習以孩子為視角,嘗試戴上兒童權利的眼鏡來思考與理解真實世界,期待能為孩子開拓更多日常思辨的公民教育場域。我想,透過這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才能讓孩子明白,其實所謂的人權不僅僅是在書上的法條,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展現,我們應該要學習參透日常背後的人權議題。
小孩、大人一起動動腦,什麼是權力?
如果你是小孩,仔細想想自己遇到什麼情形會說出「不公平」這句話呢?如果你是大人,仔細想想自己如何回應孩子對於「不公平」事件的看法?
帶著正向意義和深深的祝福的「停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