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專欄

《一隻叫做葉子的北極熊》

2020-12-02 企劃編輯翁佳雯

這是英國創作者──珊卓拉.迪克曼(Sandra Dieckmann)的首部作品,原文書名為《Leaf》與英文單字「leave」為諧音雙關,這兩個單字也貫穿了故事,並傳遞書中重要的訊息。初到森林的北極熊,蒐集了許多不同的葉子,覆蓋在自己的身上,跑到懸崖邊往下跳;這些葉子就像我們進入陌生環境時,為自己武裝的保護色;跑到懸崖邊往下跳試圖飛翔的舉動,也似乎有著離開(leave)的寓意;北極熊用這樣的方式試圖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尋找出口。

你印象中的獅子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是凶猛?威風?還是懶洋洋的睡覺呢?

這本《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圖畫書中也有一隻獅子,他叫做李歐納。李歐納是隻特別的獅子,他喜歡寫詩,喜歡思考和散步,偶爾還會做白日夢(評估選書時,看到這裡,我就已經喜歡上這隻獅子啦),而且他最好的朋友是一隻鴨子。我想,對文字敏感的讀者應該已經發現重點了,沒錯,他的朋友是鴨子耶!吃肉的獅子怎麼能和鴨子做朋友呢?其他獅子的反應就和大家一樣,他們告訴李歐納:獅子只有一種樣子……你必須要兇猛!但是,你們覺得獅子真的只能有一種樣子嗎?

重見與再現經典

2020-11-19 葛容均

自1865年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見證下,其經典地位與文學價值依舊無可撼動,故事與插畫依舊耐人尋味。一百多年了,這部作品不但積累豐厚的學術研討成果,同時不斷地再版、再現、再創與新譯,更別提雨後春筍般的圖畫書版本,以及屬於這部作品自身的文化產業鏈。

我們家的弟弟不時會說:「真希望可以趕快長大!」聽了幾次後,我忍不住問他:「為什麼呢?長大有什麼比較好的地方嗎?」「因為長大了,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呀,不必什麼事都聽大人的規定……」原來啊,原來孩子的生活因為受到成人的種種制約,總是覺得不自由。雖然真實的成人世界有各種複雜的煩惱,但是在孩子們心中,「不必被大人管」就是長大的其中一個十分吸引人的好處了。

《河流》

2020-11-11 施佩君

河流是一條線,繡出美麗的圖案,我們視而不見;河流是家園,我們離家越來越遠;在人類文明忙著進步時,河流化做模糊而深遠的背景,堅定的從亙古流向未來;而現在,她安靜而深刻的在莫妮卡‧法斯那維奇涅的《河流》繪本裡流淌。

故事一開始就埋下伏筆,因為懸思牽引著好奇,想知道這個兇巴巴又不耐煩的猴子爺爺到底要去哪裡?透過一連串的舉動,隱隱約約勾勒出故事線。海狗房東的文字向來節制幽淡,詩意多采,有時是夏日裡的爽涼,有時是冬日暖陽,字裡行間還多了一種獨特的孩子口吻,純真而多情。文字不單是有聲語言的象徵物,要擔負起故事的推進,更是構建圖像視覺的重要角色。特別喜歡故事裡說的:「有時平靜,有時又充滿力量,猴子爺爺閉上眼睛聽,音符一波波流進他的耳朵裡」,猴子爺爺聽見了海的聲音、樹的狂舞,嚐道蜂蜜的香甜,還感受到心愛的人手心傳來的溫度,而我也是。
 

我曾經拿著我收集的不同版本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給小朋友看,小朋友一口回絕說:「這些不是愛麗絲!」「為什麼呢?」「因為愛麗絲就是要穿藍裙子,金色頭髮!」聽了不禁讓人苦笑。其實最早的初稿是作者卡洛爾本人所繪,這37幅鋼筆畫並未上色,但可以看得出來愛麗絲是深色頭髮。現今大家很熟悉的插畫是由政治諷刺漫畫家坦尼爾所畫,一開始愛麗絲穿的是紅色洋裝,後來在1889 年推出的《愛麗絲幼兒版》(The Nursery Alice),又變成黃色洋裝。

重見與再現經典

2020-11-02 葛容均

自1865年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見證下,其經典地位與文學價值依舊無可撼動,故事與插畫依舊耐人尋味。一百多年了,這部作品不但積累豐厚的學術研討成果,同時不斷地再版、再現、再創與新譯,更別提雨後春筍般的圖畫書版本,以及屬於這部作品自身的文化產業鏈。

經典兒童文學《愛麗絲夢遊仙境》

2020-11-02 黃淑貞(小兔子書坊)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已逾一百五十年的經典兒童文學,藉由愛麗絲的視野,逐一探索這個奇幻仙境,卻也赫然發現成人世界的荒謬與恐懼。故事中的奇幻夢境、撲克牌國王,吃不完的下午茶饗宴,千奇百怪的動物們,逐一地映照出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現實戰場。

掉進兔子洞的奇幻旅程

2020-11-02 劉亞菲

1865年出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經歷150多年童話歷史演變,至今仍是奇幻文學的經典代表之作。在它甫出版時,突破了道德說教的刻板印象,為兒童文學中的想像世界勾勒出嶄新篇章。而作者最初的手稿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幾經蘇富比高價拍賣,最終由美國收藏家手中回到英國政府,目前保存於大英圖書館。一如故事本身,《愛麗絲夢遊仙境》創作背後的插曲與傳說,同樣充滿神秘色彩。

熱門文章

你能想像嗎?
有位富人住在寬敞的大房子裡,擁有數不清的煙囪,煙囪冒著濃濃黑煙,甚至讓他自己咳得受不了。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把煙囪搬走!搬去哪裡呢?搬到遠得看不見、聞不到的地方。那裡,剛好住著一群窮人。這聽起來或許有些荒謬,但《煙囪的故事》正是從這個誇張又寫實的情節出發,帶領我們一步步揭開便利生活背後忽視的代價。原來,那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擁有」,有時卻可能成為他人難以承受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