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月經的故事・生命的起源》──收容性教育焦慮的起點
讀《月經的故事・生命的起源》──收容性教育焦慮的起點
一直以為多元開放的現代社會裡,大人較會敞開心胸與孩子討論性別教育(註)的知識與想法。然而,這幾年經常有機會與家長、老師導讀兒童文學作品,發現凡涉及性教育、月經教育與身體認知時,大人立刻「聞性色變」。
小不只是可愛,也很有用!
綠色的星星|推薦文
要如何打發無聊的時光呢?
翻開《綠色的星星》,試試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橘子的蒂頭像星星,南瓜、蕃茄、花朵、葉片和天光透映的水面上,原來也都有星星。留心去發現、尋找,讓觀察和想像向外拓展,風聲、雨聲、嘩啦啦的海浪聲,孩子仰頭凝視的澄澈眼神,被滿滿的綠色星星包圍,深淺層疊,燦亮亮的綠,真切感受大自然滿滿的生命力,更棒的是,原來張開雙手雙腳的自己,也是星星的形狀,我們都是星星的孩子!
親子共讀《今天我是一粒黃豆》,共玩肢體遊戲!
《今天我是一粒黃豆》,多麼溫馨的一本書呀!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變成一個無聲的植物,而且還是一粒豆子。仔細讀第一頁圖像時,感到被震攝的驚豔感,我解讀到一股龍捲風的螺旋風轉的畫面:小女孩像是被龍捲風捲住的螺旋滾啊滾的,而站在一旁的媽媽嘴角上揚淺笑著的張著雙手攤開小被子的作勢樣,感覺就是要用小被子把小女孩包起來
人生舞台上成就自己的精采
知名的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認為「自我認同」這個主題其實貫穿整個生命歷程,人一生的心理與社會的發展就是尋找、確認並完成自我的建構旅程。在追尋的旅程中,各自嘗試在自己的舞台上展演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劇本,而對於繪本作家來說,他們如何描繪角色們在轉換當中的精采?!
以良善取代仇恨之心
面對自己生活的土地我們該如何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當無法撼動的機器人,失控的踐踏百姓的生活所在我們是否聽見那微弱的吶喊?
無限的權力拉大了與百姓之間的距離似乎也聽不見百姓內心裡真正的聲音。
龐大的機器人作怪了毫無理智的搞出了大破壞。轟隆轟隆掩蓋了主事者的耳朵使其聽不見尋常百姓的求救聲。或是說在他的內心裡根本聽不進任何的聲音?
創意不老:繪本裡的樂創藝術家--七月的熟齡繪本線上悅讀會側記
謝謝維京國際出版社與後青春繪本館的邀約,七月的熟齡繪本線上悅讀會裡,與熟齡夥伴們在繪本世界裡賞析藝術,讓生活的思緒沉澱,藉著繪本拉近我們與藝術家的距離,透過他們的創新與勇氣,激發個人潛在的美感,一起享受創意生活的樂趣。
貓王艾維斯── 化荒蕪為繁華的夢想實踐者
我們長大會是什麼樣子?這件事在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是個問號,即使大人也是經常會對自己的樣子感到困惑。因為真正長大是怎麼回事?什麼時候算是長大了?需要隨時努力、體會,很難得到答案;原因是我們曾經決定的每一件事都會改變未來的樣子;每天生活的小事,如:食物的選擇、喝水的速度、過馬路的方式……每個時間點,如:思考的順序、處世態度,還有難以預測的際遇……每個成年人都像用了很多不同大小的積木,一塊一塊堆疊起人生。
別讓「同理」這份神秘禮物被偷走!
什麼是幸福?或許在每個人心中,所存在的答案不盡相同。大多數的人很自然的期待,不要有感傷,不要有恐懼,一切順著自己內在的心意。
我們喜歡陽光,我們喜歡明亮,我們喜歡一切的正能量。這樣的期許,人之常情,也是理想的世界。
別再讓孩子孤單寂寞
每分每秒,我們都正在經歷著失去。失去了眼前的時間,失去了某些記憶,失去了某些人的聯繫,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失去了,讓內心裡出現了裂縫,像有了破洞般,頓時感受到空洞、孤單、寂寞、悲傷、難過。然而,這份失去的感受,無人知曉,無人體會,只能讓當事人獨自的面對,這份難熬的苦楚。
帶著正向意義和深深的祝福的「停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