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專欄

別讓「同理」這份神秘禮物被偷走!

2022-06-16 王意中

什麼是幸福?或許在每個人心中,所存在的答案不盡相同。大多數的人很自然的期待,不要有感傷,不要有恐懼,一切順著自己內在的心意。

我們喜歡陽光,我們喜歡明亮,我們喜歡一切的正能量。這樣的期許,人之常情,也是理想的世界。

別再讓孩子孤單寂寞 ​​​​​​

2022-06-16 王意中

每分每秒,我們都正在經歷著失去。失去了眼前的時間,失去了某些記憶,失去了某些人的聯繫,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失去了,讓內心裡出現了裂縫,像有了破洞般,頓時感受到空洞、孤單、寂寞、悲傷、難過。然而,這份失去的感受,無人知曉,無人體會,只能讓當事人獨自的面對,這份難熬的苦楚。

自從柯南道爾創作的福爾摩斯,成為小說中名偵探的經典之後,「名偵探與助手」的搭擋模式就成了偵探、推理小說的慣用模式,許多偵探類型童書也採用相同的模式。

一開始看到《怪盜龐德偵探社》系列,怪盜、偵探社的關鍵字,龐德和小助手貓咪瑪林琳的搭檔設定,預設內容應該大同小異。但是,深入閱讀數次之後,才發現這套書除了有孩子喜

愛的偵探故事、觀察力遊戲之外,更有非常獨特之處,擴大又深化偵探類書籍的主題和內涵,非常值得推薦。

蘇菲亞教我們的事

2022-05-11 林玫伶

「好可愛的故事呀!」讀完這本書第一個反應。
小蘇菲亞好希望生日這天能擁有長頸鹿當她的寵物,可是她得先通過困難的關卡,說服四個大人。小小的腦袋瓜經過仔細盤算,揣摩這四人的心意,針對不同的職業,推敲他們想聽什麼,慎重準備了「客製化」的遊說。
媽媽是位法官,她知道法官講法律、談證據,因而精心製作投影片,援引長頸鹿適合當代步工具的各項例證;但媽媽認為證據不足、欠缺法律基礎,且論述冗長,駁回蘇菲亞的請求。

超越時空的文學力量

2022-04-08 柯倩華

《蘇丹的犀角》描述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的故事,恢弘的主題加上高明、 動人的文學語言和圖像詮釋,使它從 333 本華文原創兒童圖書畫中脫穎而出,榮獲世界級的豐子愷 兒童圖畫書獎第七屆(2021)首獎。

《蘇丹的犀角》是用繪本形式,為世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作的小傳。製作團隊 沒有選擇訊息量更多的文字書形式,也沒有選擇以文字為主,輔以照片或插圖的圖文書格式,而是 採取文圖合作的共創文本,以超過一般繪本的篇幅,述說蘇丹的故事,因此畫家的目標必定是補充 作家未竟之言,貼近故事的軸心,用圖像創造更豐富的含意。

認識自己的力量

2022-03-14 柯倩華
這本圖畫書裡有十四個小孩角色,分別有十二類身體方面的特殊需求﹕糖尿病、氣喘、肢體障礙、眼盲、耳聾、讀寫障礙、自閉症、口吃、妥瑞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食物過敏和唐氏症。其中有兩個眼盲的小孩,一個藉由導盲犬的幫助而行動,另一個是用手杖;有兩個自閉症小孩,一個很喜歡說話,一個不說話。不過,讀者在書裡看到的不僅是特殊疾病或需求,而是一群有不同個性、興趣和專長的小孩,用淺顯自然的方式表達自己,並且互相認識、一起合作,展現充滿活力和趣味的生命圖像。

現在生活越來越便利,工作分工也越來越細緻,也因此這個世界需要各種不一樣的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在成長上也都自己的步調,而不是一模一樣的,有的文靜內向,有的卻活潑又外向。
「兒童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性,但是部分孩子因為「生理因素」,導致孩子碰到不一樣的困難,也讓孩子會出現不一樣的「行為」。但這些並非是孩子有問題,而是他們碰到一些困難而導致的。有些孩子需要藥物或輔具的協助,而讓人一眼就看出與眾不同。但是有些困難卻是外人難以看到,以至於無法被別人理解或包容。例如:自閉症孩子會轉圈圈來讓自己平靜。

山羊羅賓個性溫柔善良,在同伴鎮日以打鬥消磨時間時,他在草原上跑跳嬉戲;他沒興趣,也沒時間打架,更想做的是,探索自己居住的這座山,在雲的背後藏著什麼。
他離開羊群,走進深山,和路上認識的動物交朋友。他謙卑的向山學習、向動物朋友學習,並在緊急時刻,運用這些知識拯救同伴。羅賓成為山羊的首領,將自己的技能傳授給下一代。
《勇敢的山羊羅賓》是一本淺讀有感,深讀有味的繪本,主角羅賓是一隻不受「羊群效應」影響,不去模仿誰、不怕表達「我」的山羊,也是義大利插畫家菲利普.喬丹諾筆下第四位「與眾不同」的動物主角,和《想看冬天的燕子》艾瑞絲、《挑戰暴風雨的小鳥》尤里西斯、《怕冷的企鵝》米羅一樣,都不願意為了順從群體、順從規律,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遂而踏上冒險的旅程。

從幫動物磅體重、量身高中,學「數學」!

2022-01-24 邱瓊慧・施佩君

《排排隊,動物量體重》、《排排隊,動物量身高》均以相同的敘事手法,描繪因著每 種動物的不同特性或習性,例如:愛啃竹子的貓熊、總是跳躍的袋鼠、依傍在樹幹睡覺的無尾熊與倒掛樹上的蝙蝠等,所以測量體重與身高的工具和方法有所不同。閱讀繪本之後,也 同時引發我們思考、解惑我們一般從外在表象來判斷或論斷事物的迷思,例如:全身蓬鬆柔軟羊毛的綿羊、展開尾羽的開屏孔雀,外觀看起來厚實、碩大,直觀會猜測其體重應該是很重,但實際上剪掉羊毛後,綿羊的體重竟相差四公斤;孔雀開屏後體積雖大,但並不影響體 重......等,從繪本中的情節,一解從外觀或體型來判斷體重的迷思。亦即,透過視覺所獲得 的訊息或想像,可能與實際的科學量測數據大異其趣;並可藉此反思,凡事不應以個人的價 值或經驗來論斷,應以客觀的科學數據來衡鑑。

熱門文章

在孩子的小動作裡,看見成長的模樣

2025-07-24 陳敬倫
多年前有支廣告,小男孩說:「我有一個朋友叫阿秋,一跟他玩我就會一直阿秋,他是我一輩子的朋友......」在臺灣,近50%的兒童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打噴嚏、鼻塞、鼻子癢等過敏症狀彷彿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而「挖鼻孔」自然也成了孩子最常見的壞習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