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專欄

什麼樣的書會讓你想拿起來翻閱呢?書封的圖案?書籍的開本?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而多數人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證。瑞典教育學家愛倫.凱說過:「……好的環境是形塑孩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換句話說,不好的環境則恰恰相反。讀了布麗塔.泰肯特拉普的被歌聲喚醒的藍鳥這一繪本,讓人想要忽略環境對人的影響力這件事都難。

幸福,如此耀眼

2021-07-09 盧方方

幸福是什麼?

從許久以前,人類就透過文學作品、藝術創作、宗教哲學不斷摸索這個問題,問一百個人,會得到一百種答案,問同一個人,答案會隨之不同的人生階段而有所改變。幸福,有標準答案嗎?

我總希望擁有時光機與任意門,再回到過去、讓故事繼續。《發光的樹》是海狗房東與貓魚攜手創作的繪本,藉由一棵看似平淡無奇的樹,滿足了我貪心的夢想。翻開故事,枝葉繁茂的大樹聳立書頁,這是一棵會發光的樹。因為太陽與月色的照耀,它發光;隨著雨後露水的折射、秋意轉濃的金黃,它發光;轉眼年底歲末,五顏六色的燈,讓所有樹都發光了,唯獨這顆發光的樹在遠遠的另一端,靠星光閃亮。

《當你長大的時候》不僅是一本以成長為主題的圖畫書,也和311震災有著密切關連,成長過程中所包含的苦澀與憧憬,因而顯得特別深刻。這本書的日文版於2019年出版,中文版則在震災後的第10年出版,此時,世界正面臨著嚴重的疫情,讀這本書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一首裹著光的散文詩

2021-06-29 汪仁雅

一個帶著奇幻滋味的秘密,一份關於死生契闊的珍重,一則體悟人生的寓言,
更是一個曖曖內含光的故事。

《發光的樹》從一棵樹的生命自述開始,它的日與夜、晴朗耀目與沈鬱低吟,仿若人世間的轉瞬與無常,每次翻頁都在明亮與幽暗中轉換

從前,看電影很重要

2021-04-13 繪者 / 呂游銘

從前,看電影很重要 在電視出現以前,電影一直是庶民百姓們娛樂生活裡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環。
有別於在自己家裡,一家人坐在明亮的客廳看電視節目,在熄了燈的戲院大廳裡全神貫注的瞪著大銀幕,人們輕易的融入了電影中的情節,讓自己從現實世界中暫時消失,忘我的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拭淚、歡笑,遠離了身邊一切煩惱瑣事,盡情享受那美好的短暫時光。

當然,不像觀看電視那樣,可趁著廣告中斷時分開身做點什麼的。不過那些年曾有好幾部好來塢的大卡司作品,片長超過三小時,中問都會有小休,好讓大家舒解、買冷飲。

身為兩個男孩的媽媽,我時常努力觀察他們的情緒和表達情緒的方式。我發現男孩們在管控情緒上,存在很辛苦的一面……一般人時常把「男生不可以亂哭」掛在嘴上,彷彿身為男生,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會哭,才是勇敢的表現。不過用眼淚展現情感當然不代表懦弱,在《大男孩不哭》裡,作者藉由小男孩轉學到新學校的遭遇與情緒作為引子,帶領讀者們一同思考:我們可以怎樣抒發情緒與感受,眼淚啊,又象徵著哪些豐富的情感。

山是我的家

2021-01-06 諶淑婷

我的七歲孩子常常列舉各種生物,要我排名哪種生物最厲害、讓人害怕?我最後的答案總是人類,幾乎所有生物都是適應自然、適者生存,唯獨人類,為了生存需要利用並改造自然,並矛盾地在侵害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的同時,畏懼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生物。

愛是詩人畢生承諾

2020-12-10 施佩君

要引領小讀者認識詩人佛洛斯特和其詩作實非易事,但這部繪本做到了。故事藉由詩人長女萊絲莉的口吻,傳達她從父親身上得到的心靈滋養和生命智慧,而這些禮物正是詩人賜予世人的無價珍寶。佛洛斯特以田園為本,農事為題,以話家常的語調和讓人會心的隱喻,道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詩人對大自然的愛不只是口舌筆墨,更是舉鐮割草,揮汗耕作的真實生活。他和妻兒共享田園之愛,以簡單質樸為衣,以寧靜遼遠為歌,以四季生命力為心靈的無盡資糧。

熱門文章

帶著正向意義和深深的祝福的「停滯期」
成長,正是離開一段又一段熟悉的旅程。

  即便是一模一樣的事情,都會看起來如此的不同。孩子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好不容易從離開家庭到學校生活,幼幼班開始每天哭到逐漸不怕生,孩子原本很黏著媽媽,卻發現「跟媽媽說再見」好像也是一夕間的事;